跳至正文

BICAEHFID

早期人类第一次洲际扩散中的生物地理和文化适应(Biogeographic and cultural adaptations of early humans during the first intercontinental dispersals, BICAEHFID) – 欧洲研究理事会高级资助,2019-2026(资助协议:832980)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对最早的制作石质工具古人类的出现和扩散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东非和中国的遗址将两个事件的记录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气候和环境因素视为人类历史中这些演化事件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将地球动力与生物物种形成,文化创新和迁徙事件与气候相联系的模型仍需进一步验证。近来的发现表明,早期人类在旧世界的殖民活动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新的研究方法,以对早期古人类的生物地理和适应行为进行研究。

由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的BICAEHFID项目,主张运用更广泛地理范围的方法,即通过对比非洲和亚洲——两个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早期考古遗址序列­的大洲——的早期古人类活动遗址,来研究早期古人类的演化和迁徙的驱动因素。此项目综合考虑了早期古人类迁徙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研究问题,并提出了一条研究路线,以更好地理解在面临不同的气候和生物地理方面的挑战和机会时,拥有相似生物和文化背景的古人类发展出的不同的演化轨迹。

BICAEHFID主张采用新的和非传统的方法来解读考古学模式,其超越了古人类学的传统范畴,以评估自然现象在塑造我们对更新世材料和数据理解中的作用。在选择分析单位和尺度时,也应采用新的视角,包括考虑各种不同时间和地理分辨率的研究材料(包括元数据和一手资料),以及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这种方法应建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之上,以产生、比较和综合新的数据集,并将标准的考古学方法与从地球化学到计算模型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跨学科的视角。

将新的分析技术应用于传统数据和一手资料,并将其整合到考古和古气候数据的模型中,同时对考古模式及其所关联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将验证以前的相关理论,并提出早期古人类在旧大陆扩散速度和方式的新假设。

更新世期间东北亚地质年代学和古生态背景下的古人类适应 (Xu et al., 2023)

这个项目的规模需要来自世界级研究机构的科学家的合作,比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IVPP)、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委员会(CSIC)、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CENIEH)、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um für Naturkunde- Berlin)、西班牙罗维拉·伊·维吉利大学(Rovira i Virgili)、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和哈佛大学(Harvard)。他们在具有开创性和全面性的研究目标上合作,以比较和多学科的视角,解答有关早期古人类适应的全球性问题。这增强了来自几个大陆的科学家的战略优势,在关于我们早期祖先在生物和文化演化方面的共同科学目标前进,并有助于搭建国际桥梁,以获得对世界级科学问题的全球性视野。